时至今日,“新儒家”“新道家”的称谓已在学界深入人心,相关研究成果亦是层出不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鲜有人提及“新兵家”。这与我国浩如烟海的兵学文献、博大精深的兵学理论、震古烁今的兵家名将及其所具有的独树一帜的历史作用等极不相称。因此,笔者不揣浅薄,借本次学术研讨会提出“新兵家”的几个基础问题,权作抛砖引玉,尚请方家指正。
一、新兵家的概念
我们要研究新兵家,不可不研究兵家;要研究兵家,不可不研究兵学。因此,我们先有必要梳理一下兵学、兵家、新兵家的概念,达成基本共识,以利于后续探讨。
何谓兵学?兵学,就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战争、战争指导和军队建设的原则和方法的学问。兵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兵法、兵略、兵制、兵器、兵家等五个方面。
何谓兵家?兵家,本指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谈兵论战的学派,后泛指历代军事家、将领、兵学研究者的通称。可以说,兵家既是兵学的研究对象,更是兵学的主体即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与儒家、道家、佛家等共同为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按照个人对兵学研究和军事实践的倾向性,兵家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实践型,多为军事将领,甚至是一国全军统帅,如:白起、卫青、霍去病、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等;第二类是理论型,多为文人学者,如:鬼谷子、何去非、尹宾商、揭暄等;第三类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型,如:姜子牙、孙武、吴起、孙膑、韩信、曹操、诸葛亮、李世民、李靖、王守仁、戚继光、曾国藩、蔡锷等,这一类兵家往往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是我们的重点研究对象。
何谓新兵家?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新兵家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专门研究、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国传统兵学的兵学研究者,特指兵学家。广义上的新兵家则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认同、推崇、学习、践行中国传统兵学思想理论的人。那它相对于传统兵家到底“新”在何处,也就是说它有哪些显著特点?
一是所处时代新。中国古代是典型传统兵家叱咤风云的时代,近代则是过渡和转型阶段,以蒋百里、李浴日、杨杰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军事家虽已“睁眼看世界”,并且试图用西方军事理论来结合中国兵学挽救现实中战争的失败,但本质上尚未突破传统,仍然属于传统兵家。只有以毛泽东为首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军事学家群体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诞生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从而将中国兵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使中国的军事思想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中国军事领域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传统兵学重新焕发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同时也是典型新兵家面世之时。
二是研究领域新。传统兵家主要以研究《孙子兵法》为核心、《武经七书》为主体的中国古典兵学。新兵家则除此之外,着力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充分借鉴西方近代军事思想、关注当代世界军事理论。另外,新兵家将中国兵学的非军事领域应用作为研究重点之一。
三是研究方法新。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而进步的。研究方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更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就开拓一个充满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传统兵家研究兵学主要采用的是注经解诂的方法,重在校勘版本、注解章句、考辨本事。新兵家则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研究方法来研究推动中国兵学的发展,比如:杨少俊通过计算机统计的方法研究《孙子兵法》的成果《孙子兵法电脑研究》,陈学凯通过古今哲学会通的方法研究《孙子兵法》的成果《制胜韬略》,钮先钟通过中西方比较方法研究《孙子兵法》的成果《孙子三论》,李炳彦立足新军事变革前沿运用当代军事谋略学方法重新阐释《孙子兵法》的成果《孙子谋略新论》等等,皆是更新研究方法推动兵学理论发展的成功案例。
四是尊崇偶像新。传统兵家主要尊崇“武成王”姜子牙、“兵圣”孙武、“智圣”鬼谷子、“谋圣”诸葛亮、“兵仙”韩信等传统兵家杰出人物。新兵家不仅如此,往往还尊崇 “当代兵圣”“中国军事第一人”毛泽东、“军神”刘伯承、“战神”粟裕等。
五是主体成份新。如前所述,传统兵家也不仅限于军事将领,可是由于文献资源稀缺、传播手段单一、统治阶级垄断等诸多原因,受众较少,兵家亦少。而今进入知识爆炸、网络高速、信息海洋时代,兵书战策也早已“飞入平常百姓家”,学习途径繁多更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因此,新兵家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军事将领、专职研究人员,还包括更多非军事领域的人,比如政治家、企业家、管理学家、自由职业者等等。
二、新兵家的意义
我们今天提倡新兵家、新兵学,不仅仅是基于军事学意义,更主要基于中国文化方面的整体考虑,这也是新兵家的独特价值及意义所在。
首先,新兵家理论有利于传承中国兵学,实现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恢复和增强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微言大意,儒释道三教合一树立国学主干,诸子百家万法归宗折射多元并存,中国兵学文韬武略彰显制胜智慧。仅以《孙子兵法》为例,此书文采斐然、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思想精深,吸诸子百家之精华,揭战争制胜之规律,示全胜战略之智慧,奠军事谋略之基础,居武经七书之桂冠,育历代名将之摇篮。其流布之广、影响之大、作用之显、地位之高,古今兵书中独一无二,中外经典里屈指可数。《孙子兵法》故而被后人誉为“兵经”“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它是集军事著作、战略著作、哲学著作、文学著作和管理著作于一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作。只可惜,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遭到极大破坏,致使人们对包括《武经七书》在内的国学经典抱有极大的偏见和无知。可谓:文化经典教育中断多年,古圣先贤之学几成绝学。以至于今日之中国,在我们中国人身上保留的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痕迹越来越少。曾几何时,《周易》《论语》《老子》《孙子兵法》等国学经典,均被全体中国人视为封建思想的载体,唯恐避之不及,更别说什么主动学习及应用了。虽说近些年国学呈复兴之势,但长达近一个世纪所形成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会,却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消除的。加之中国古代社会长期“独尊儒术”及“崇儒抑兵”。对于我们所提倡的兵学而言,除了顶上封建的帽子还被视为“阴谋诡计”的代名词。中国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第一个高峰,儒、墨、道、法、兵等诸子百家争鸣而无一独占鳌头。然而,自从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及利用,使其成为官方所承认的唯一正统思想,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在这种格局下,其他各家的地位均在其下。兵家也不例外。特别是从宋朝开始,在其“崇文抑武”治国方略与“以文制武”的政治体制下,叶适、刘敞等宋儒在学术领域掀起了一股“崇儒抑兵”思潮。不仅如此,宋儒论兵的基本立场即在价值观上予以批判而在兵学层面予以肯定的观点为后世所因袭。以至于兵家 “舍正务奇,背义任诈”“兵家者流,以智为先”如此等等成为人们的普遍认知,作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一保留至今。我们提倡新兵家理论,无疑有助于纠正和改变上述现象,使人们正确认知中国兵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从内心深处产生好感、喜欢甚至热爱,激发中华民族自豪感,进而恢复及实现高度的文化自信。
其次,新兵家理论有利于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升软实力,提高综合国力,扩大国际影响。国家之间的竞争可说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全方位的竞争。其中,文化的力量是最根本最强大的力量。正如拿破仑所言:“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我国著名教育家杨叔子院士在多次讲演中强调:“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是落后,就会衰弱,一打就垮,永远受制于人,痛苦受人宰割;而没优秀文化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会异化,就空虚,就不打自垮,自甘受制于人,自愿受人宰割。”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更是一个文化制胜的时代。韩国前观光文化部部长南宫镇一曾说:“19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20世纪是经济征服世界,21世纪则是文化征服世界。” 无独有偶,2016年,国内学者公开宣言《设置和建设儒学学科倡议书》也提到类似观点:“经济不兴则无以聚民心,文化不兴则无以定民志。建国后第一个30年阶级斗争巩固政权,第二个30年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现在应是进行文化强国建设的第三个阶段,中国人民将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上达到和乐盛美的状态!”而文化软实力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其中,中国兵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支,其应用范围已遍布和渗透到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管理、体育、医疗、人生等各个领域,具有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和实用价值。洪兵在《孙子兵法与经理人统帅之道》中归纳了《孙子兵法》的现代应用价值:“《孙子兵法》深刻揭示了竞争规律,是制胜之道,能够帮助我们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孙子兵法》充分展示了战略智慧,是统帅之道,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战略思维水平。”“《孙子兵法》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一项巨大的文化产业,能够帮助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笔者也在授课中将《孙子兵法》的外在作用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概括成“三用”——可以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此为小用;可以创业治企、发展商业,此为中用;可以领军打仗、安邦定国,此为大用。其实,这些不仅为《孙子兵法》的魅力所在,也是中国兵学的价值所在。
最后,新兵家理论有利于培养军事人才,创新军事理论,指导现代战争,提高我军战斗力。纵观中国战争史,兵学对于历代将帅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对于现代军人特别是高级军官来说,学习和研究传统兵学,对于增长军事知识,提高军事素质,无疑是一个重要途径。正如前人所说:“读书而不能为名将者有矣,未有名将而不读书者也。”因此,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战争指导者从兵学里面,可以汲取充足的营养。虽然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中国兵学的许多具体内容已不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但是作为兵学的核心内容,那些基本的军事原则,以其超时代性的特点,仍可用来指导现代战争。比如:《孙子兵法》中“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全胜思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的知胜思想;“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的算胜思想;“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先胜思想;“兵者,诡道也”的诡胜思想;“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谋胜思想;“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奇胜思想;“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的变胜思想;等等。这一系列基本的军事原则,对现代战争的决策和实施,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何况,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兵学思想与现当代战争相碰撞相结合,亦能创造出与时俱进的先进军事思想理论。如:英国战略学家李德•哈特的“间接路线”理论、美国哈伦•厄尔曼将军的“震慑”理论、日本三好修教授的“孙子核战略”理论、中国军事学者乔良的“超限战”理论,中国军事学者孟宪生的“整体战”理论,诸如此等,均是明证。
三、新兵家的概况
毛泽东既是空前绝后的“中国军事第一人”,也是名符其实的“新兵家第一人”。毛泽东是20世纪举世公认并当之无愧的杰出的军事天才。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中,他领导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立足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积累和总结中国人民长期武装斗争的丰富经验,把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兵学文化,融合古今中外战争及军事思想史上一切优秀的认识成果和军事遗产,灵活运用其中的军事思想和原则,导演了无数经典战争活剧,成功地指导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解放全中国的伟大革命战争,取得了震撼世界的辉煌胜利,创造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笔者认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诞生标志着新兵家的形成,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将帅等人是第一代新兵家。因为毛泽东集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的突出地位,正如姚有志所说:“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也改写了历史,像他这样集大革命家、大军事家、大理论家、大战略家、国际政治家以及诗人和书法家于一身的历史巨匠和大成至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殊为罕见的。”也可以说,正是毛泽东开创了新兵家。
第一代新兵家群体中,精通中国古典兵法者为数不少。在此仅举“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的刘伯承元帅、“一代儒将”的郭化若将军为例。刘伯承熟知古今中外兵书,精通中国古代兵法,尤其对《孙子兵法》娴熟异常。早在青年时代投身军旅时,刘伯承就非常重视学习《孙子兵法》。抗日战争时期,他曾在太行山区给部队干部讲授过《孙子兵法》。解放后他在主持军事学院工作期间,还抽空给有关干部和教员讲解《孙子兵法》。陶汉章在《孙子兵法概论》中追述了刘伯承关于《孙子兵法》的许多真知灼见。刘帅不囿原著,择其精华,从实际用兵出发,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概括成谋略、兵势、正兵和奇兵、虚和实、用兵的主动性和灵活性、用间等六个方面,堪称方家论兵精言要论。开国中将郭化若不仅战功卓著,更在军事理论研究尤其是《孙子兵法》研究上有突出贡献。1939年,在毛泽东的关怀和指导下,郭化若撰写出了《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一文,“首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孙子兵法》进行系统论述,开用唯物辩证法研究《孙子兵法》之先河,为准确揭示孙子思想、普及孙子兵法做出了贡献”。50年代初完成了对《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注释和用现代汉语翻译的工作,出版了《今译新编孙子兵法》,“首启现代注释《孙子兵法》之新风。此书的问世,不仅提供了适合现代读者阅读的新版本,对普及《孙子兵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以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学风,对后来的孙子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力作《孙子译注》多次再版,成为治“孙子学”者必读之作。
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代新兵家登上了历史舞台,继承第一代新兵家的使命,让中国传统兵学从战火纷飞中短兵相接、刀光剑影、以暴止暴转换成太平盛世里秣马厉兵、和平应用、借鉴拓展,由此中国传统兵学迎来了空前的学术繁荣和蓬勃发展。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应时而生,1989年诞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自此一直引领全国各类兵学组织,聚集了全国一流兵家,至今召开了九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为中国第二代新兵家的成长及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认为,从兵学理论研究创新的角度,新兵家目前依然处在第二代。按照第二代兵家人物的单位(行业、身份)的不同,综合个人学术背景、主要活动领域、研究方向等情况,则大体可以划分成军旅派、学院派、民间派等三个兵家群体,简称“二代三群”。首先说明一点,文中举例专家仅限于国内的研究《孙子兵法》的专家,并且排名不分先后,主要以地域和单位为参考。简述如下:
第一个群体:军旅派。这个群体成员主要集中在军队院校、军事科研院所、基层部队,主要立足于现实军事斗争,关注中国兵学如何联系当代战争实际而知兵谋胜打赢的问题。代表人物有:姚有志、吴如嵩、于汝波、刘庆、李如龙、陈宇、薛国安、刘春志、陈相灵、李炳彦、柴宇球、李文庆、赵承凤、王硕民、张志祥、施芝华、李启明等。
第二个群体:学院派。这个群体分布在地方高校、地方科研院所,更多关注中国兵学基础研究及如何进行理论创造性转化以适应非军事领域应用尤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代表人物有:黄朴民、李零、陈学凯、宫玉振、孙远方、赵海军、赵国华、李桂生、谢祥皓、杨善群、邱复兴、陈炳富、陈昆福、褚良才、杨先举、葛存根、李雪峰、张文儒、袁刚、魏占武、钮先钟等。
第三个群体:民间派。这个群体分布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主要着力于中国兵学特别是《孙子兵法》的普及工作,或者从事企业管理咨询培训工作讲授《孙子兵法》课程。代表人物有:苏桂亮、韩胜宝、孔干、管正、谈世茂、张军利等。
以上列举,只是信手拈来,难免挂一漏万。由于本文主旨篇幅所限,亦在此不展开阐述。事实上,新兵家阵容强大,成果丰硕,学术影响力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众多大家的嘉言懿行宏文大作远不是本篇小文所能涵盖的。怎样好好总结,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在践行上谱写新兵家史或者说是当代中国兵学史?当是我们当代新兵家义不容辞的重要课题和光荣使命。笔者于2013年首倡“新兵家”,2016年成立西安市制胜兵学研究院,以弘扬兵学、知兵谋胜、精忠报国为己任,愿与诸君共勉,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赵国华,中国兵学史(2004)[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洪兵,孙子兵法与经理人统帅之道(2005)[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王晓卫,兵家史话(2011)[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作者:刘军成,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市制胜兵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