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宇:孙子兵学中慎战与全胜探民族复兴
发布时间: 2019-12-16 浏览次数: 371

一、前言

《孙子兵法》源于“太极”的思想“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慎战的思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全争的思想“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先胜的思想“胜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孙子兵法》,即《孙子》,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作者为春秋末期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被奉为中国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是战争指导的经典之作,是以“国略”为指导,以“兵略”为核心思想,用兵之道以求胜为核心目标。而其终极理念与最高境界则是从“止战”到“不战”与“无战”,能如此,则自然“胜在无形,利全且久”。

孙子除重视兵学理论外,更重视军事与国家政略间的重大关系,以及如何获致“安国”“全军”胜利的战争与和平之问题,而这也正是其有别于西方兵学,重利益及强调攻势与相互沉重打击的战略观。因此,《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即指明“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军事思想与“慎战”色彩概念。

所谓“慎战”是发想于未战之先,凛于既战之际,不然即无法达到所望“善战”的地步。慎战者不一定善战,但善战者必定始于慎战。它不过是以慎战的手段,以期求得善战之全胜而矣。所以孙子军事思想绝无黩武好战思想。故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儒家讲究自我修养的功夫,包含正心、诚意、格物、致知4个步骤,保持心境平静,不受情绪干扰,要求人要成为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不要做只求利益的小人,儒家赞赏勇气,主张见义勇为,敢于据理力争,但反对为个人荣辱而报复的匹夫之勇,主张中庸之道、过犹不及,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中道”(Doctrine of the mean)相似。宋明理学家朱熹提出“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这是着重修心养性的内圣工夫,人必须保持戒惧之心,去除私欲,达到与天理合一的境界。

儒家“慎战、义战”军事思想或道家“以慈卫之,不得以而用之”军事思想,墨家“非攻、守围”、兵家“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等众家思想,可以发现自古几已认知和平乃战争最终目的,仁爱则为战争的本质。是故从我国传统儒家追求仁爱与和平的思想出发,本文谨从“慎战”至“全胜”思维,浅析孙子的战略指导要点,并从当前一带一路、中国梦与民族复兴目标、方法及手段的政略思维,探究孙子“慎战”及“全胜”思维的价值与影响。

二、孙子兵学中的全胜思想

(一)战略思想与架构

《孙子兵法》全书以〈始计〉为始到〈用间〉为止,将用兵中的各个环节,论述得细密而周全,其战略思想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最高指导原则,这一战略思想,实源自其战争哲学思想。而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目标,主要是以创势为主轴,手段则在于谋略战与情报战的结合。孙子战略创势的四大谋略理则分为“奇正与常变”、“利害与趋避”、“虚实与攻防”、“轻重与缓急”,这些均带有浓厚哲学色彩,因此自然是运用之妙须存乎一心;另其论兵思想乃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达成“安国全军”为最终目标。

《孙子兵法》内容丰富,其核心是对战略和战术问题的论述;结构比较严谨,十三篇的编排体现了从战略到战术,从一般问题到具体问题,从普遍问题到特殊问题的次序,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全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出现,标志着古代军事学的成熟。

(二)“慎战”与“全胜”思想要义

卷查《 《孙子兵法》 》十三篇中,虽未单独提出“慎战”二字,但每篇文义中均强调谋定而后动,绝不主张轻启战端,更不主张滥施攻伐,运筹帷幄均以国家利益为着眼,并从国家整体概念全般观察战争可能性。慎战强调安不忘危,这也是中国军事文化的优秀传统,“慎战”“善战”可以说是《孙子兵法》战争哲学的精华。

孙子对“慎战”与“全胜”全般指导要旨,为“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及“不战而屈人之兵”。行动手段则植基于“明主虑之、良将修之”,与先胜(全胜)、利害(隔离)、奇正(虚实)、主动(机动)、动员(速战)、计划(谋攻)、先知(用间)等思维要领上。同时,这也是身为一个国家统帅所必须优先建立与考虑的第一要务。

中国人讲和平,但回顾历史,我们太容易相信人性,而让他人有异心图之,战乱、割据近百年,基此,我们必须要有“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战争准备,否则终必遭可能之敌觊觎或威胁,而这也正是“先为不可胜”思想的实践。

(三)孙子兵学的战争观

孙武的军事思想极度影响着后世,也直接推动了尚和平、贵谋略、崇全胜的中国军事文化传统的形成。

中华文明繁荣起来后再也没有中断过,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整体上没有成为一个侵略性的文明。而溯源这种战略文化特别是战争观的缘起,显然受到了孙武及其《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影响。

文化是流动的,优秀文化常常能够跨出国界、穿越时空。孙武及其《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是东方兵学的代表,但其影响却不止于世界的东方。《孙子兵法》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军事思想产生深远影响。18世纪,该书传入欧洲,法、俄、英、德、捷等译本逐步问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读到《孙子兵法》中关于“慎战”的论述,特别是“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时,不禁感叹:“可惜二十多年前没看到这本书。”至今,《孙子兵法》已被译成约30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许多国家将《孙子兵法》作为军校学员的必读书目,是西方最常被提到的中文书。而经营企业正如两国对峙,因地制宜与心理战和营销策略无异,带兵就是讲领导统御。中外古今有许多著名的经营者都是《孙子兵法》的忠实信徒,如台湾企业名人代表如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全球一动董事长何薇玲、华硕董事长施崇棠等人,均视《孙子兵法》和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有效的经营者》为管理经典。尤对《孙子兵法》的精神“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常山蛇”的概念,进行流程改造,将兵法与组织管理实务相结合。

(四)和平与文化的传承者

恩格斯曾经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国家。习主席曾于2015 年 12 月 30 日,主持会议中明白指出:“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中国人历来爱好和平、审慎地对待战争,这是中国传统军事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观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思想,其中在民族复兴与文化发展部分,有相当重要的区块是其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除了承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外,并在新中国发展飞跃的时机中加以发扬光大,将文化引入国家、社会和外交领域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慎战与全胜中“一带一路”的实际应用

(一)《孙子兵法》以宏观的理论架构和具体的实务原则

1.纪律:就算是皇帝的妃子也照砍不误

《孙子兵法》上也提到向上管理和向下管理的原则。面对老板要辨明是非,要有拒绝的勇气;人才以品德为优先、找到合适的人才后,要充分授权、赏罚分明。

有一个故事充分说明了孙子身为要带人,也要执行战术的中阶主管,如何兼顾纪律和弹性。据说,孙武献兵法给吴王后,吴王大加赞赏,问孙武能否以宫女演练兵法。孙武将宫女分成两队,由吴王两位宠姬担任队长。孙子在操练前说明号令,但操演时宫女们嬉闹不听号令。孙武再说明一次号令后演练,宫女们还是笑成一团。孙武说,命令没有说清楚,是将领的不对,清楚了命令却不遵守,是士兵的不对。他下令将两名队长斩首,吴王急忙为两位宠姬求情,跟他说,你带兵的道理我懂了,可以不要斩她们吗?孙武只说一句“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仍然将妃子斩首。再次演练时,队伍整齐划一。孙武向吴王说,现在士兵已经操练完成,可以任您使用了。

2.战略:战前充分评估,不打没有胜算的仗

孙子的想法是,没有胜算的仗不打,所以战前的评估准备十分重要。领导者要清楚每项策略、每个行动方案的影响,才知道如何规划下一步,取得胜算。

另一方面,孙子也指出企业竞争力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因此他强调信息“知”和“虑”的重要性。要“知彼知己”“知敌之情”和“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导权。这种注重全面分析情势的态度,提供企业领导者周详的思考架构。

3.策略:创造胜利条件,不用开战就能赢

孙子说,兵法求的其实是“全胜”。

对外,指的是不用开战,不用耗费自己的人力物资,对方也不用受到损害,就能取胜,也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对内,经营者必须考虑对企业、对消费者、对整体产业环境都好的策略。战争不是为了打仗,就像企业存在的目的不是竞争,杜拉克说:“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全胜系将眼光放在长远的优势,所以战略上要顾及内部资源分配,也可以和对手合作,吸收整合外部资源。孙子也重视“速胜”,同样是基于预算控制,不内耗的原则为出发点。这些观念同样符合现代企业重视永续经营,重视营运弹性的理念。

(二)“一带一路”政略意图与影响: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这个世界以美国独尊太久了,没有不可以,但当老大,是要付出代价的,平衡是大国维持的高贵品格。各国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心理,普遍有为什么的认知。习主席的“一带一路”的积极作为,如孙子兵学中上揭“慎战”、“全胜”二者融合为一、调和并济,“一带一路”从济弱扶倾出发,对开发中与急需基础建设国家,有系统地协助建设,并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社会基础,中国的作为与实力展现的确震惊了世界。

1.缘起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东盟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一带”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外访时向各国推广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路”。

“一带”连接亚太地区与欧洲,中间经过的中亚地区,像上海合作组织中的中国大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和乌兹别克都在丝绸之路上,其他5个观察员国及3个对话伙伴也在丝绸之路沿线,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包括西北的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宁夏,西南的重庆、四川、广西、云南。

“一路”则是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大陆由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或是从中国大陆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点包括: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以发展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南亚、中东、北非及欧洲各国的经济合作。

2.“一带一路”还在不断发展和探索之中

外界多从跨国经济合作战略观察和评价“一带一路”,这固然没有错,但是不应该被忽略的是,“一带一路”不仅是跨国经济合作战略,更是中国经济自身谋求继续发展的平台和契机。

中国2019年5月发布《“一带一路”贸易投资指数(BRTII)》报告,对2012年至2017年的41个样本国进行全面评估与量化分析,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内部贸易在全球总贸易中的占比提升明显,至2017年已达13.4%,其内部贸易体量已相当于欧盟内部贸易体量的65%。

从内部贸易规模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成为继欧盟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贸易板块,外资流动逆势上升,互联互通红利逐渐显现,“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将持续成为未来全球经贸成长的新亮点。

贸易投资畅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透过促进提升“一带一路”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降低软、硬设施互联互通综合成本,以及交易成本和营商成本,将大大提升参与各国的经济全球化广度和深度,截至目前为止,已有127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与中国大陆签署各类形式的“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BRTII研究发现,庞大的中国市场将成为引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持续成长的新动力。但与此同时,尽管相关贸易和投资风险呈平稳下降趋势,但由于存在结构性风险,抑制了发展与合作潜力释放。BRTII研究预计,未来“一带一路”可望成为全球新的贸易投资增长中心之一,但也需要在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弥补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提升价值链合作、缩小区域间的不均衡上加强国际合作。

3.国际秩序将面临改变

美国目前已显现在政治上陷入瘫痪,没有能力作出重大决策。在经济上债务迅速增加;国内教育、基础设施和科学技术的投资严重短缺。政治已经成为川普总统的个人秀,每天藉由传媒、个人推特发表充满侮辱性以及不实评论。导致美国传统的领导角色已经被一种狭隘的意识形态所取代。世界上各国外交政策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党派游戏。为了在国内赢得政治分数,美方几乎彻底打破各种协议、转换道路并企图扭转政策。 

川普曾于去年(2018)扬言美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议,习近平主席则表示中国将信守承诺;川普削减美国对世界的援助预算,中国则向急需基础设施国家提供大规模项目且不附加任何要求;川普拒绝世界银行要求增资的请求,中国闪亮的亚投行财力雄厚,随时愿意提供贷款,川普想要终结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习主席表示任何国家都回避不了世界经济的大海。 

“一带一路”是个大工程。受惠国家不需要与中国结成军事联盟就可以从中间获益,当然,这些国家也必须因此与中国结下更紧密的贸易与政治联系。数十年来,中国一直聚焦经济发展这一国内挑战。在川普统治下,美国似乎已经失去施展软实力的本领,而中国则显示了如何施展软实力。川普企图要退回到从前的孤立主义,拒绝采用白宫前任们设计并主导的多边体系,世界不停地猜测,中国会从什么时刻开始在世界舞台上担当更大的角色。这个时刻,中国已经宣示到来。 

历史告诉我们,海权时代的西班牙帝国衰落,让大英帝国雄起,接着是让美国变成20世纪的主导国家,前人留下的空缺始终有人填补。美国总统川普上台后,种种的言行举措,或许将使美国走下世界第一大国的神坛,而他个人的国际政策让华盛顿的以往传统盟友都已离他而去。 

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实现了小康生活,经济逐步富裕起来了。中国更进一步努力促进“中国梦”的尽早实现,随着中产阶层正在逐渐兴起,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军队武力愈发强大,城市环境较以往更加清洁,中国寻求的是实现民族复兴,川普上台后美国在前进的道路上一直停滞不前,川普竞选时叫嚣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对比现阶段中国的强大,似乎与发响的口号已渐行渐远至消失无踪。

四、孙子兵学与民族复兴的内在意涵

(一)民族复兴的全胜

《孙子兵法》十三篇,绝大部分讲的都是这一种策略。但孙子还有另一种策略:“全胜策”,即“安国全军”,用战争而取得胜利的策略。在以上两种策略中,孙子认为“全胜策”比“战胜策”更安全有效,结果更好,因而是用兵者的“上”策,是“善”中之“善”,所谓“全胜策”或是全胜思想,就是前引“谋攻篇”中所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此处所言“不战而屈人之兵”与“屈人之兵而非战也”中的“不战”“非战”都是指不与敌人直接交战,而不是放弃武装、反对战争。不经过直接交战而使敌人屈服的“全胜”战略思想,是孙子对战争所希图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

对孙子而言,战争只是达成政治目的之手段而已,既然是战争,所要求的当然就是胜利。关于胜利,孙子提出了一个原创性的见解,他将战争的胜利区分为几种层次,不同于我们一般人所认为的“轰轰烈烈”的大战,孙子的思想原点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收益”。

《孙子兵法》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环境中,已完全渗透进入社会、文化、生活等的各个领域。不仅国家外交、国防安全,企业经营与管理等需要孙子的战略思想,而且体育等竞技比赛也需要孙子的军事艺术。随着世界上军事战略与政治、外交、经济及社会诸因素的结合日益紧密,“伐谋、伐交”战略的地位逐渐提高,“重道、尚谋”的《孙子兵法》将会更加彰显。

中国国家统一的道路是曲折艰辛的,中国一直处于“国家与革命的问题”,直至今天,终于可以面对检视“国家与发展的问题”,统一(台湾问题)是与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相伴而生的。这就是循孙子“全胜”的观念,倡议“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战略运用,乃“谋攻”艺术之最高境界,其贵在“全”。

(二)中国梦的内涵

习主席2013 年 3 月 17 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表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亦即“中国梦”所追求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因此中国多位学者将中国梦阐释,累积许多不同研究心得与看法,兹摘整如后:

学者许海清表示,所谓“复兴”,是指衰落后再兴盛起来,由一个盛世到一个盛世。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的就是对近代中国悲惨历史的超越,就是使中华民族重新获得历史性强国地位,就是再达到新的盛世。

学者许罡和张经济将“中国梦”归纳为:是强国梦,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奋斗,使国家繁荣富强、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之梦;是发展梦,是希望国家得到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梦;是人民幸福之梦,是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生活之梦;是社会和谐之梦,是使整个民族携手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之梦;是和平之梦,“中国梦”没有掠夺、没有侵略,只有和平共处、携手并进,靠自身的努力和平崛起。

学者洪向华也提出,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政治大国梦,是有别于传统政治大国,在和平、合作、和谐的世界格局下,实现“世界离不开中国,世界需要中国声音”之梦;是经济强国梦,是公认的经济活力和影响力,让“天下不敢小中国”、“世界都在仰视中国”之经济富强之梦;是文化兴国梦,是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世界认同度,展现中华文化的强大生机活力之梦;是美丽“中国梦”,是天下大同梦,是让民众的基本物质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是人人幸福、人与人和谐相处之梦;是美丽的中国梦,是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环境需求的生态文明之梦。

习主席一再强调,“中国梦”一定会实现;并且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中国梦”实现参照,和“三个必须”路径作为“中国梦” 实现的指引,以下分别加以说明: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了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参照。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现今中国提出的“小康”侧重的是一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概念,属于经济的范畴。指介于贫穷与富裕间、不穷不富的一个阶段,能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它不仅包括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包括人们的精神生活、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换言之,小康社会的目标主要是一个经济目标体系,其次才是一个综合性目标体系,其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十九大所提出的2050年的新目标,即“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是对上述路径的进一步精细化和具体化——因为它明确地把实现这个新的总目目标路径划分为“两阶段”,即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中国梦的目的

2013年4月8日习主席在博鳌会见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即强调有关两岸应该共同参与“中国梦”:

第一、希望本着两岸同胞一家人的理念促进两岸经济合作。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第二、希望两岸加强经济领域高层次对话和协调,共同推动经济合作迈上新台阶。第三、希望两岸加快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议商谈进程,提高经济合作制度化水平。第四、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主席谈话中,前面三点是经济性的功能,最后一点则是广泛性的呼吁,也是台湾可以在这一方面多着墨的地方。

(四)中国梦当然也包含下列四点

第一,希望借着“中国梦”激励中华民族人民紧密结合,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大胆地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过程,在自主创新中实现中华文明复兴。

第二、中华文化的复兴必须凝聚全国人民的向心力,激发民意,全面推进文化、经济、社会及政治等四大建设,努力建构物质、政治、精神、社会及生态等五大文明,以维护国家尊严与民族存续。

第三、希望借着“中国梦”向世人证明中国已经重新站起来,所以人民心态应迅速提高,并谦虚面对,中国当然具备整合国际能力,各国应该支持中国获得应有的国际尊重和地位。

第四,希望借着“中国梦”表达中国与全世界与世界共同追梦的决心,目的在消弭“中国威胁”及被妖魔化的说法,并确实展现中华传统美德。

五、结语

“格局裁定结局”“态度转折命运”。中国人的伟大,在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广阔胸襟,历史的进程更不会因为个人的期待而停止。

2018年2月28日,中国国务院台办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也是被称之为“惠台31条”政策,在海峡两岸间引发了强烈回响,让台湾同胞率先感受到“台湾和大陆同属一国”的尊严和红利,对培育和加强台湾同胞与大陆的情感和利益联结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率先分享大陆发展机遇,并为台湾人民与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的民本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尽管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国内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中华全民族最为有利,而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如果台湾持续以“分离”的基本政策面对中国大陆,那么注定会失去发言权并被淘汰,在“中国梦”的建构过程中脱离,可以想见,台湾在未来中国发展过程中将注定消失。

历史不能选择,现在一定把握,未来可以开创!新时代绝对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命脉相存、合作共荣的时代;北宋理学家张载,世称横渠先生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中国统一大业!


【参考文献】

[1]杜铃玉.(2015). 习近平“中国梦”之探讨. 展望与探索,13(3),46

[2]郑永年.(2019).大趋势-中国下一步.东方出版社

[3]郑必坚.(2014).中国发展大战略.天下文化

[4]严冰.(2017).安天下-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方略.人民出版社.研究出版社. 

[5]谢之鹏. (2014). 从孙子慎战思想论我国家战略应有体认与作为. 国防杂志, 29(1), 23-41.


(作者:张龙宇,趋策整合营销有限公司事业部执行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