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正文

【滨州文学研究】第13场学术沙龙“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黄河三角洲的精神成长史——段剑秋《血潮》研究”成功举办
  • 作者:滨州文学研究中心
  • 发布时间:2025-04-01
  • 浏览次数:10

20231125日下午1500,在11号教学楼416会议室,“滨州文学研究”第13学术沙龙成功举办。本场沙龙由滨州文学研究中心、滨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承办,沙龙主题为文化生态学视角下黄河三角洲的精神成长史——段剑秋《血潮》研究。

本场沙龙由邢长远老师主持,特邀滨州市作协、评协的段剑秋、王长征、李树棣、李长英、李凤军刘春玲等作家、学者参加。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校研究生处闫永利处长、人文学院王爱民老师孙永老师以及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的部分同学。

首先,段剑秋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和心得,他强调了生活体验对于创作的重要性,谈到自己创作的原动力是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他认为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出有深度、有力量的作品。

接下来学生代表进行发言。朱淑慧同学围绕《血潮》结尾的一句话来分析小说的精神内涵;崔日美同学从小说的语言表达、人物塑造、情节变化和社会反映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小说《血潮》的见解;杨晴霞同学围绕虎姐姐弟两人的抗日故事展开,认为作品间接展现了那个年代人民群众抗日救亡的热潮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之后的自由交流环节,段剑秋老师认真解答了大家的问题,并与大家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交流。

茶歇过后,滨州市评协主席、校图书馆原馆长李树棣教授称赞段剑秋老师的《血潮》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历史小说。随后,滨州市评协名誉主席、著名诗人王长征先生在谈及段老师的自我学养以及在文学上半个世纪的求索时,由衷地感到钦佩;滨州日报原副总编、著名文艺评论家李长英先生谈了自己对《血潮》的理解,他认为《血潮》笔触细腻,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其作品内核在于对社会和人性的洞察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关注和传承;之后,滨州市作协副主席李凤军先生、校研究生处闫永利处长、滨州市作协副秘书长刘春玲女士、人文学院王爱民博士和孙永老师先后发言,大家一致认为段老师的作品文风独具一格,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价值,其作品通过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入揭示,为当代读者提供了审视传统文化的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此次沙龙活动是一次成功的文学交流活动,同学们不仅全面深入地了解了段剑秋老师的文学理念和创作经历,同时也对文学特别是黄河三角洲地域文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本场沙龙活动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