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4日19:00,在信息西楼503教室,“滨州文学研究”第11场学术沙龙成功举办。本场沙龙由滨州文学研究中心主办,滨州文学大学生研究会承办,本场沙龙主题为:“从你古老的流域出发——刘丽丽作品研讨”展开,沙龙由孙永副教授主持,李盛涛副教授、邢长远副教授点评,特邀著名散文作家刘丽丽老师参加,大学生研究会全体同学也参加了本场沙龙活动。 沙龙开始,孙永副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刘丽丽老师的个人创作情况,并对刘老师参加沙龙活动表示热烈的欢迎。
首先,研究会第一研学组选派的杨凯同学(22中文本1)发言。杨凯同学以“乡村”、“河流”等为关键词,指出刘老师的散文创作表现了一个人所追寻的那份宁静永远来自于自己的心灵。接着,研究会第二研学组选派的王欣怡同学(22中文本2)发言,她将刘老师笔下的乡野生活与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相对比,指出在当下生活水平普遍提升的情况下,深刻的孤独正深入人们骨髓。然后,研究会第三研学组选派的张慧同学(22中文本1)发言,她针对作品中的“乡野自然”进行了阐释,她认为麦田、苇子地等是我们的成长环境,也是创作不可或缺的环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悄然发生变化,我们需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嘈杂的世俗,方能寻找一方心灵的栖息地。
茶歇过后,刘丽丽老师、耿兆雪和李荟茹同学分别朗读了一段散文片段。朗诵之后,刘丽丽老师围绕本场沙龙主题进行主题发言。刘丽丽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和书写的意义,她指出在前十年的时间里,陆续进行创作尝试并有多篇文章在省市以上刊物上发表。2011年以后,刘老师集中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地围绕“土地”进行创作。她拒绝同质化,坚守捍卫属于自己的一片文学天地。之后,刘老师又阐述了文学书写的重要意义,她指出写作是在众多的束缚下寻找正确的表达,特色化的语言是个人的名片。刘老师的讲述对同学们的文学鉴赏与专业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启发意义。
接着,李盛涛副教授对本次沙龙进行点评。李老师首先为发言同学提出建议,他认为人人心中都有一颗创作的种子,而文学创作需要走出传统伦理视野的局限,大胆进行突破和创新。最后,孙永老师进行总结,他指出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要历经时代的洗礼,纵然峨冠博带零落成泥,重楼华堂堙于尘埃,依旧可以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